:::

黃金年代

鄧雨賢Deng Yuxian

Deng Yuxian

鄧雨賢相關照片放大顯示

台灣民謠之父,臺灣桃園縣龍潭鄉客家人,台灣作曲家,畢生創作近百首曲,作品中 《雨夜花》、《望春風》、《月夜愁》、《四季紅》這四首被人合稱為『四月望雨』。

出身於漢學之家,父親鄧盛柔(旭東),原擔任於龍潭區龍元宮公學校教職, 後應聘為台灣總督府國語學校的漢文老師,在鄧雨賢三歲時舉家遷居台北艋舺, 幼年時期就讀「艋舺公學校」–今之台北市立老松國小。同學之間多以台語交談,因此相處既久,他對台語的運用也相當自如。

鄧雨賢於 15 歲考進台灣總督府國語學校(今之台北市立教育大學),當時該校相當注重學生未來音樂教學之能力,當時台灣總督府國語學校之音樂教育對鄧雨賢日後音樂生涯有相當程度的影響。

1925年,鄧雨賢自台灣總督府國語學校本科畢業,隨即被分發至台北日新公學校(今之台北市立日新國小)擔任教職,隔年與鍾有妹結婚。 秉持著對音樂的執著,更於 1929 年毅然決然辭卸教職負笈日本,於東京音樂學院進修。

1932 年,當第一首台語創作歌曲《桃花泣血記》以灌錄成唱片的形式,奇蹟似地風靡全台後,不少唱片公司老闆對台語創作歌曲產生高度投資的興趣。先於文聲唱片發表作品。次年獲古倫美亞柏野老闆所賞識,獲聘為專屬作曲家,並擔任歌手演唱訓練。

鄧雨賢創作歌謠熔合多方元素,採集民間傳統的戲曲精華,以作為他創作題材與靈感來源。 1933 年先以《月夜愁》、《跳舞時代》作品引領潮流,隨後發表《望春風》、《雨夜花》等動人歌曲,將台語歌曲創作風氣帶入黃金時代高潮。 之後幾年《碎心花》、《四季紅》、《滿面春風》等經典名曲陸續發表。

一九三七年七月七日中日戰爭爆發,日本政府隨即發起「國民精神總動員運動」,當年九月由內閣情報部 門主導企劃製作軍歌《愛國行進曲》,五大唱片公司配合軍國主義政策,於隔年一月起陸續出版各類型演 唱及演奏曲軍歌唱片。

在《愛國行進曲》引發流行熱潮之後,各式各樣的時局歌曲及軍歌唱片紛紛出籠,臺灣總督府也開始募集及撰定時局愛國歌曲。

1938年,鄧雨賢陸續發表時局愛國歌曲創作,包含《月照鼓浪嶼》、《鄉土部隊勇士的來信》 、《番社姑娘》等經典歌曲。戰後這些日語歌曲全被文夏改編為我們耳熟能詳的台語歌曲。


1939年,鄧雨賢發表最後一批《滿面春風》等台語歌曲創作後,隨即歸隱鄉野 於新竹芎林公學校擔任教職,不幸在1944 年病逝,得年 39 歲。

相關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