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月夜愁,是一首曲調來自平埔族歌謠的臺語流行歌曲。該曲在日治臺灣由鄧雨賢重新編曲,並由周添旺填詞後,交由林氏好(林是好)進行首次公開演唱並由古倫美亞唱片進行唱片錄音,於1933年推出。

專題故事

月夜愁

2022/03/25
音樂傳唱-月夜愁說明圖片(放大檢視)

月夜愁的曲調來自平埔族歌謠,本為馬偕20世紀初採集並加以譜寫聖詩〈拿阿美〉(Naomi)。1933年,作曲家鄧雨賢將其重新編曲,並委由周添旺填詞,再交由林氏好(即林是好)公開演唱並錄製唱片

明治37年(1904)年底時臺北城牆拆除完畢,明治42年(1909),以舊城牆原有範圍與基石為準而興建,寬度四十公尺的臺北環城道路「三線路」正式完工。之所以被稱為三線路,是因為道路仿照歐洲都市規劃範例,於路中設置兩大綠地作為分隔島,將路面區分為「三塊」之故。

1930年代,因臺灣興起自由戀愛的風氣,許多情侶相約在臺北「三線路」上約會散步,當時「東三線」即今日中山南路是唯一有街道路燈的地區,因此吸引戀人來此「賞燈」。周添旺即自此獲得靈感寫下失戀者的心情,再配上哀愁的旋律,因而在當時廣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