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目名稱
大醉八仙一
我國自古以來皆稱禮儀之邦,每逢神明出巡過年節慶盛典,亦皆有專用音樂以壯聲色。本樂曲乃為一般生日祝壽、廟會過場序曲之首選音樂,以傳統國樂演奏方式傳承之。
北管音樂部份根據學者綜合北管的分類,北管樂曲可分為絃譜、牌子、細曲、戲曲四大類。其中絃譜與牌子以器樂合奏為主,細曲與戲曲則是以聲腔演唱佔有重要地位。
簡而言之:絃譜以絲竹合奏為主。牌子以鼓吹樂器演奏為主。細曲以絲竹伴奏歌者,只唱曲不演戲。戲曲所佔數量最多,可與戲劇相結合的戲曲類樂曲。
其中戲曲還有古與新之分別,古路戲聲腔是「福路」、新路戲聲腔是「西皮」,古路戲伴奏樂器使用殼仔絃、新路戲使用吊規子。
五娘探監(其八)
1980年代,華視「葉青歌仔戲團」也曾演出約800分鐘篇幅的〈陳三五娘〉歌仔戲,幾年前民視再度重播。
本曲為更早版本,使觀閱者能夠更接近早期原曲的風貌。
一九三零年代臺灣唱片公司林立,許多愛好歌仔戲曲的人,就藉由唱片的重複播放聆聽欣賞,學習唱曲、娛樂生活,使得新款歌仔戲的流行速度加快。
當年歌仔戲從發跡地宜蘭鄉下走進台北都會,能夠造成廣大流行,新興科技唱片出版居功厥偉。
一九三五年六月,紅利家唱片出版歌曲戲《五娘探監》全套四張八面,內容是歌仔戲四大齣本戲之一《陳三五娘》重要橋段。
這一套歌曲戲錄製的指標內容很完整,是歌仔戲唱片黃金時代最佳唱片作品典範,金馬獎音樂電影紀錄片《跳舞時代》劇情中,就有選播這套歌曲戲老唱片,來詮釋象徵臺灣音樂的光明時代。
今日聆聽這套唱片可以觀察的層面包括:歌仔戲演唱藝術、重要人才明星資源、伴奏樂器、時代人情、台語對白、劇本編寫等等各方面的發展。
除了保存住過去的戲曲典範,更有助於理解整個臺灣音樂藝術成長的脈絡,唱片錄製由於成本很高,製作時間有限,因此必須精密安排製作,專人撰寫編劇、新編劇目曲調。
這個時代累積出許多歌仔戲新的劇目和曲調,而這套唱片更貼切反映了先民的時代處境和人情心態。